*本文为《品读》2023年第1期内容
农历正月初一,古人又称岁朝。一岁之始,万象更新。
【资料图】
小时候,这一天父母都起得很早,尽管除夕夜他们守岁到了零点的钟声响过,此刻脸上也毫无倦容。他们催着我快快起床:“新岁第一天要勤勉早起,这一年才不会辜负!”等我起来穿上了新衣服,看到昨夜里满是爆竹碎屑的庭院,早已经被母亲打扫得干干净净;春联和年画,也在除夕之前妥妥地贴好。父亲带着我挨家挨户去拜年,并且叮嘱我正月初一该守的规矩:不说脏话、坏话,不乱花钱。这一天的美好人设,就像春联上的祝福语一样,在一年年的岁月中给我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后来我带着儿子回老家过年,也把这些规矩讲给他听。那时他还小,似懂非懂,一个劲地问:为什么呀?我说:人们之所以在这一天立下美好的心愿,送出美好的祝福,就是希望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
想起曾经带着儿子去博物馆和美术馆看过的古画,里面有很多岁朝图,内容多是冬天不易看到的花卉和果蔬,有的还配以贺岁诗词,通过图中物品的名称谐音,或者民俗寓意以及历史掌故,来表达美好的新年祝福。这样看来,古人和今人的心意是相通的,连天子都不能免俗。
比如明代第八位皇帝宪宗朱见深,在明成化十七年的岁首,因内地灾情不断、边防威胁迭起,35岁的朱见深就创作过一幅《岁朝佳兆图》来祈福。画中钟馗面似锅底,须髯如虬,圆睁的双目紧盯前方;右手持如意,左手扶于小鬼的肩头;尽管面目狰狞,但神情威武,气势凛然。但见他身旁的小鬼双手高举托盘,盘内则放置柏枝和柿子,寓意“百事如意”;画面左上方有飞舞的蝙蝠,可为“福来”和“福从天降”之佳兆。右上方是朱见深的“柏柿如意”诗:“一脉春回暖气随,风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
乾隆更是喜欢在每年春节亲自绘岁朝图,并在画中题诗,还给这些诗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春帖子”。他画中最常见的东西有百合、柿子、如意,寓意“百事如意”;有冰裂纹花瓶,寓意“岁岁平安”;有水仙和灵芝,寓意“长寿吉祥”。
“画角声中旧岁除,新年喜气满屠苏。阳和忽转冰霜后,元气更如天地初。晚色催诗归草梦,春光随笔上桃符。闭门贺客相过少,静对梅花自看书。”看到儿子的寒假作业中刚好有真山明这首《岁朝》,我便与他讲起了诗人在这天里的心境。
真山明是宋末的一位隐士。岁朝这天,新年的气氛正浓,虽然是在战争的号角声中度过的除夕,但喜气到来,过年的屠苏酒也摆上了桌。因为春天来临,冰霜已渐消融,天地焕然一新——明媚的阳光照在门首的桃符上,也照进有着青草池塘的梦里。诗人不喜串门的热闹,而是闭门读书,乐得清静。案头上的插花、盆景,弥漫着盎然的春意,也寄托着诗人对新春的憧憬。他的心情是喜悦的。
这几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而没能回老家过年,但我记得父亲留下来的岁朝仪式。有了“闭门贺客相过少,静对梅花自看书”的闲适,我还会在记忆依然鲜活之时,盘点自己读过的书、见过的有趣之人,以及值得感恩的事。然后,列出一些新的计划,比如制造一次难忘的旅行——即便就在附近带着家人重温一段美好时光……
岁朝日所表达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期待的美好,都归于心上;你爱的人,都喜乐如常。
作者:陈全忠
责编:张子晴 / 校对:郭艳慧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