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要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而专业课的作业设计与布置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目前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不高,学习能力稍显不足,既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需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讲究策略“变被动为主动”,朝着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课的作业设计与布置,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应有的效果。
第一,对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进行“分段化”处理。专业课教学后,学生需要通过做练习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和技术技能的目的,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刚听过课后,是能够正确做好作业的,但是过一两周之后,教师再让有的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或者做同样的技能操作时,他们却做不出来了或者做得错误百出,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不能及时巩固而前学后忘。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对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进行优化——作业总量不变,变的是拉长时间阵线,进行“分段化”的创新处理。具体来说,一方面向学生介绍如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复习,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用“艾宾浩斯遗忘理论”指导教师布置作业,将类同却又不完全相同的作业题稍作修改后,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多批次的“释放”,过几天安排学生再做类似题目,从而由似曾相识逐渐过渡到熟悉,通过时间上的“分段化”处理,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巩固。
第二,对学生做作业的题目进行“碎片化”处理。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稍显不足,稍有难度的习题就可能会难住他们,所以教师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对一些有难度的习题进行“碎片化”的技术性处理,即对一些综合性强的题目进行“拆分”修改,使其变成若干个“碎片化”的小问题,这样适当降低一些难度,学生就容易正确地做出来,也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习的自信心,感受到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不太难,使他们从最初的“惧”学变为“易”学,再主动地走向“乐”学。
第三,对学生做作业的难度进行“梯度化”处理。专业课的教学当然不能以降低教学目标来“迁就”学生,因此对作业题目的“碎片化”处理只适用于新知识、新技能教学的初级阶段,而当学生对“碎片化”处理后的作业题感到没有困难时,也就体现出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已有了一定基础的掌握,并且在前期基础性的作业训练中,学生的解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时,教师对接下来的作业设计与布置就要进行“梯度化”处理,这个阶段也是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设计作业题目时,可以渐渐地将小题目整合为难度适中的、富有梯度的综合性问题,从之前的“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通过一系列不同阶段不同练习目的的作业设计与布置,由量的积累悄悄引起质的提升变化,分段递进,回溯提高,从“扶着”学生走,到“领着”学生跑,逐步提高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第四,对不同学生做的作业进行“个性化”处理。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是不会学习;有的学生基础不是很差,脑子也灵活,就是不肯学习;还有的学生偏科严重,但动手能力还是很强的……既然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就必须因材施教,才能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做“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与布置。比如,对于基础差、学习能力也差的学生,最初可以布置很简单的或者可以从书本上直接模仿的甚至直接通过“复制粘贴”即可完成的作业,逐渐把他们引到学习的路子上来;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先教一些别人还不会的技术技能技巧,布置他们做更有价值、更有质量的技能训练。同时,通过分类评比、分组竞赛、及时表扬奖励等手段,让他们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通过榜样的引领作用,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满满正能量的专业课教学氛围。
总之,在中职学校专业课的作业设计与布置工作中,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变统一的“套餐”作业为切合实际的“配餐”作业,使作业不再是广大师生的负担,而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得力抓手。
(作者皋建军 蒋亚飞,单位系江苏省滨海中等专业学校)
《中国教育报》2023年09月05日第7版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