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从主宰世界的狂喜中醒来,陷入被数字科技剥削的想象中 | 7月沪京好戏推荐

2023-07-08 10:05:29 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 | 尹清露 林子人界面新闻编辑 | 林子人
【上海】话剧《真相》《谎言》

演出时间:7月1日-7月16日

演出地点:茉莉花剧场


(资料图片)

话剧《真相》《谎言》中文版从6月下旬起在茉莉花剧场交替上演,直至7月16日。这是两部相互独立又彼此相关的喜剧,由擅长写“孪生戏剧”的法国当代小说家、剧作家弗洛里安·泽勒创作,他的代表作《父亲》于2021年改编为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改编奖。2017年,《真相》中文版首次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出。2020年初,《真相》《谎言》首次轮番交替上演,更完整地呈现了这组作品的思想内核。

《真相》与《谎言》中的角色相同,但却是两个可以独立观看的故事。剧中有两对夫妻,彼此也是朋友。在这四人的复杂关系中,谎言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看清真相。也令观众思忖,出于爱的谎言是否必要,坦诚是否是爱的证明?本轮《真相》《谎言》的舞美用转台的方式来呈现不同的场景。在《真相》的前三场,演员将连续进入三个房间,躺在三张床上,与两个不同的女人进行交流,转台的流动性使之成为一个有趣的动线画面。在空间布置上也尽可能还原了真实的家居环境。

“以色列戏剧展演”原创戏剧作品《多余的人》

演出时间:7月8日-9日

演出地点:上海文化广场

7月,上海文化广场首届“以色列戏剧展演”拉开帷幕,原创戏剧作品《多余的人》将率先与观众见面。《多余的人》改编自俄罗斯作家冈察洛夫的经典名著《奥勃洛莫夫》。主人公奥勃洛莫夫是一个正直、单纯、善良的人,但却懒惰、不切实际、浑天度日,最终在浑浑噩噩中走向自我毁灭。这部作品给俄语带来了“奥勃洛莫夫性格”这个新词汇,也让“多余人”成为一个经典文学符号。以色列著名导演耶赫兹凯·拉扎罗夫发现了《奥勃洛莫夫》与当代“倦怠社会”的相似之处,改变创作了《多余的人》并于2022年新年在特拉维夫首演,在以色列国内获得高度赞誉,被称为“一场令人身心振奋的文化事件”。

《多余的人》是一部“多学科融合”的戏剧作品。观众将看到包括现代艺术表演、视频艺术、行为艺术、哲学演讲、躺平派对等表现形式。这部作品希望启发观众思考:一个人是否有权利平平淡淡度过一生?在一个以成功、抱负和目标为中心的世界里,背离所谓生活秩序的生活是否值得拥有?

《多余的人》之后,“以色列戏剧展演”还将于10月和11月为上海观众带来《恶灵》和《哈姆雷特》。这三部作品都是首次在中国演出,由以色列众多国宝级主创和演员创作演绎,以希伯来语的原版演出配以中英文字幕,为观众献上原汁原味的戏剧盛宴。

舞台剧《骆驼祥子》

演出时间:7月9日-7月23日

演出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名作,讲述的是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人力车夫是我们对民国北京的一个标志性印象,美国历史学家史谦德(David Strand)在《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中这样评价他们,“一位人力车夫不可能像商人那样了解市场形势,像官员那样深谙官场勾结,像军阀那样运筹帷幄且狡兔三窟,像记者那样通晓时事,又像学生那样充满国家使命感并成为政治聚光灯下的明星。但是,他们生逢其时,历史的车轮从他们中间无情地碾过,使他们有幸成为永恒的见证者,亦或是临时的参与者。”

何念导演版《骆驼祥子》本月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演。该剧延续何念导演《原野》“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解读经典”的创作理念,将这个故事置于全新的历史背景下,以小说结尾为开端进行倒叙。舞台上一个三层高的铁笼戏中人物在铁笼的斜坡上来回游走,它代表命运的牢笼——祥子也曾努力攀爬力争上游,但最终还是梦想破灭。该剧最引人瞩目的设计是机械骆驼。在何念看来,它是祥子的化身和象征,“他满怀热情地来到北平,受到一次次的打击,他割舍了爱情,割舍了理想,最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冰冷的机器。”

昆曲《浮生六记》

演出时间:7月27日-7月29日

演出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昆曲《浮生六记》是上海大剧院第一部独立出品的戏剧作品,2019年7月在上海大剧院首演广受关注,门票售罄速度之快创下近年来新编戏曲作品的记录,数次重返上海大剧院仍一票难求。

该剧改编自清代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问世至今持续畅销。全书记叙了他和妻子芸娘的日常生活、坎坷际遇和游历见闻,文辞清新,感情真挚。林语堂读罢此书感到“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称芸娘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曾在接受界面文化采访时表示,创作昆曲《浮生六记》是因为这是一个经典却在此前没有戏剧改编的文学IP,而且昆曲的形式非常适合用来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浮生六记》的成功亦开启了上海大剧院的“东方舞台美学系列”。

该剧编剧罗周将原著编为五折及余韵结构,加入原创角色半夏,以半夏的视角旁观沈复与芸娘的生活。“沈复《浮生六记》原著最打动我的,不是他与芸娘点点滴滴的生活情趣,也不是命运对恩爱夫妻的一次次戕害,而是文字背后、沈复书写时的至喜至悲、悲喜交织。”她在创作小记中写道。

【北京】 多媒体创意剧《那个小孩》

演出时间:7月21日-7月23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大雪覆盖了整座城市,大人们像往常一样出门上班,小孩子们只能自己在家度过漫长又孤独的一天。某天,孩子打开收音机,听到了姥姥最爱的歌曲,于是他打算走出家门去看望奶奶,一段充满奇幻色彩的冒险由此开始。小孩坐上了公交车,走近森林里,遇到了走失的熊宝宝,还在巨鲸的肚子里冒险。在自然之中,她的感受力变得更加丰沛,最终顺利完成了冒险,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

这是多媒体舞台剧《那个小孩》的剧情,改编自郭靖的原创绘本,并由曾经创作出《我要飞,去月球》《看不见的朋友》的国际知名艺术创作团队——西班牙Voilà工作室改编而成。在导演辛西娅·米兰达看来,这个故事的主题意味深长,关乎人如何克服恐惧和挑战、最终走向成熟。在舞台上,观众可以看到裸眼3D技术、木偶戏和动画影像多种媒介下的表达,偶型由独立视觉艺术家刘凯茵带领英国创作团队设计制作而成。导演认为,多重技术的选择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最大程度上还原绘本中那个空灵的世界,让大人跟随小孩一起展开自由幻想,共同完成这场冒险之旅。

“后人类三部曲 ”李建军导演作品《变形记》

演出时间:7月13日-16日

演出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小剧场

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上班族格里高早上起床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这一荒诞的设定揭示了现代人在官僚制下被异化的命运。而在李建军导演改编版的戏剧《变形记》里,这名主角变成了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快递员,他面临着同样的焦虑:无法出门工作,生怕耽误了计件效率。但是与卡夫卡的原作不同,今天的格里高除了被公司压榨,也要受制于数字技术,这无疑更加贴合当下多数人的生活经验。

李建军是独立剧场导演,也是中国当代剧场艺术的实践者,他于2011年创立“新青年剧团”,致力于用剧场介入中国当代生活,曾受邀参加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乌镇戏剧节、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等。他的剧场作品体现出对普通人生存情境的关切,也在近年来因其批判性的立场受到了关注和争议。《变形记》属于李建军创作的“后人类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这一系列作品与这个“技术悲观”的时代有关,人们正在从主宰世界的狂喜中醒来,陷入被数字科技剥削的想象中,我们要如何捕捉这一时代的关切?李建军的作品试图对此做出一点回答。

中国首部原创冰上舞剧《踏冰逐梦》

演出时间:7月8日-7月9日

演出地点:北京凯迪拉克中心(原五棵松体育馆)

《踏冰逐梦》是中国首部原创冰上舞剧,由青年艺术家刘正担纲导演,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张丹、张昊领衔主演,这对组合曾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中为中国双人滑赢得首枚冬奥银牌。在剧中,他们饰演了一对携手为中国花滑事业奋斗的冰上情侣,以两人的成长为核心,本剧目讲述了中国第一代花滑人如何从边陲小城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实现奥运梦想的故事。该剧目也是"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的重要演出之一,被冬奥组委列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2022)》。

没有了比赛规则和时长的限制,花滑冠军们得以在冰面上尽情展现自己的舞姿,也能更加完整地塑造人物、表达情绪,而这也是演出的亮点之一。为了呈现出更好看的冰上奇观,该剧在编排上包含了单人滑、双人滑、队列滑和冰舞四种形式,让入门观众也能对花滑拥有全方位的了解。演员们的表演也不再局限于冰面,而是加入了绸吊、高空技巧等元素,营造出立体化的视觉空间。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