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国人皆知的古代名著,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在“整本书阅读”越来越热的氛围中,又被选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成为高一学生语文课必读作品。在此情形下,帮助读者扫除阅读障碍,提供辅助读物是必要的。而在众多的《红楼梦》辅助读物中,我首推华东师大王意如教授的《趣说红楼人物》。
《趣说红楼人物》
(资料图)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01
《趣说红楼人物》首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当年场面火爆,据说有读者爱不释手,站在书架前一口气读完。此次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应是顺应读者和社会的需求,也说明此书得到受众的欢迎。
《趣说红楼人物》把内容定位在“红楼人物”,范围十分集中而明确,排除了探佚、索隐、版本等等的研究,集中于文学鉴赏和评论;同时,也避免了宏观分析的高头讲章,直接聚焦于具体的人物。人物论,是文学评论的重要内容,而对红楼人物的精准评价和细致分析又给读者扫除阅读障碍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笔者一向认为,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像《红楼梦》这样的名著,首要的也是主要的,就是阅读小说。把小说当小说读,日常地读,文学地读,应该追求的是用读小说的态度和方法,读出生动的感受、深入的理解和独出心裁的鉴赏评价。这是最接地气的,与普通读者,与中学师生最接近的,又能引导读者的阅读理解升华,提高读者的阅读品位。这一点,《趣说红楼人物》做到了。
书名定为“趣说”,趣味何在呢?我想,最突出的特点是用通俗诙谐的语言准确解读红楼人物,使得全书趣味盎然,读来不忍释卷。题名“趣说”而非“戏说”,如作者所言,“是把严肃的思考用通俗的文字来表述”。作者对人物的理解是准确深入的,分析是清晰透彻的,而表述则是浅显通俗且生动诙谐的,所谓出浅而入深是也。在这里,深和浅、严肃和诙谐是和谐统一的。
我们都知道,深入而浅出是最难的,是学术的高境界,我们往往求之而不得,但作者做得很好。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浅显通俗的表达背后是作者对这些人物有深刻的认知和严肃的思考,另一方面,是将深刻的认知和严肃的思考浅显而诙谐地表达出来。
我最佩服的一章是关于黛玉的,篇名“千古知音唯一人”是对黛玉的评价,也是对其性格准确而深刻的定位。一般人对黛玉的评价,往往是聪慧但固执,有个性却不大气,至于原因,一般都归结于寄人篱下而心存顾忌。但作者却不止步于此,她看到了更深的层次,那就是,黛玉的种种小心思、小性子,时不时地生气流泪,出语尖刻,其实都出于她那份专一执着又很脆弱的情感。黛玉与宝玉一样生活在一个诗意的世界里,对尘世的一切置若惘然,爱是她生命的全部,宝玉则是她爱的全部。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爱,最后成为比“万两黄金”还难得的“知己”,她的一生都在追寻她唯一的爱情。可是,她全身心地投入的,是一件被禁止的事情,再加上她无父无母,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挣。所以,她那一份爱情就格外沉重,要维护这一份情感就格外艰难。所以,她就格外地敏感,容不得一点点有可能造成破坏的因素,一个外来的人、一件极小的事,哪怕是一句玩笑的话。生活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中的黛玉,只能用她的那些小心思、尖酸话来试探、印证宝玉对自己的感情,以至于“吵架”成了他俩生活的常态,“争吵——俯就——和好”的旋律一再出现,成为感情生活的主调。作者甚至排列出宝黛一次次“吵架”而呈现的爱情发展线索:“你到底爱不爱我”——“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问你爱我有多深”——“让我最后一次想你”,一次次的试探形成一个个爱情发展的坐标,从希望“有我”到追求“唯我”,再到讲究如何“待我”,最后所求破灭,在牵挂思念和悲痛无奈中逝去。这一番分析,让读者穿越到黛玉生活的年代,触摸到黛玉生存的环境,感受到黛玉执着的情感,体会到黛玉使性子背后的辛酸。于是,一切对于林黛玉的不理解、不喜欢都化解了,她的种种“怪异”言语和行为,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如果没有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和对黛玉形象的深刻认识,是无法如此来趣说黛玉的。
说到通俗诙谐的表达,读一读目录中每一章的标题就会有感觉。《薛宝钗:品学兼优的三好生》《史湘云:别样风流女中男》《王熙凤: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元春:“衣以文绣”的牺牛》《迎春:谁谋杀了沉默的羔羊》《探春:基因变异的玫瑰花》《秦可卿:昙花开过之后》《贾政:缺少幽默细胞的泥塑木雕》《贾宝玉:水晶透明玻璃人》《晴雯:大观园里窦娥冤》等等,真可谓一语中的,直抵内核。生动诙谐,又将可言不可言的意味都表达出来了,令人莞尔。当年我把此书推荐给准备讲《红楼梦》的语文老师,一时间,宝钗是“三好生”成为热语,其中的滋味咀嚼不尽,似乎再找不到更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宝钗了。
再比如写贾瑞的一章《贾瑞:关于癞蛤蟆的无罪推定》。贾瑞是个“角落里”的人物,一般读者不注意他,但他却与荣府里有恃无恐、肆无忌惮的王熙凤有了瓜葛,于是就生出一段“毒设相思局,正照风月鉴”的污糟事。一般读者看来,贾瑞是个猥琐但又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他对王熙凤的非分之想,是可耻而可笑的,仅此而已。但作者却从这个故事中深挖王熙凤的阴险狠辣,让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显现出来,成为塑造王熙凤形象的重要一笔。而这些理性的分析,作者不是靠学术性言语表达,而是设计了一场审判来推断贾瑞这个想吃天鹅肉的“主犯”是否有罪。从案发到结局,作者一点点地分析,一层层地推理,让读者一步步看清王熙凤的阴毒险恶,也把贾瑞的可恶可笑和可怜揭示得清晰明白。这一场审判情境真切,推断合理,不由得人不循着作者的推理,去捋清案件的真相,找出作案的真凶。这样的表达,能没有吸引力吗?
再回看《林黛玉:千古知音唯一人》篇,宝黛爱情发展脉络与坐标,每一个阶段都以当时的流行歌曲歌名或歌词来表述,是时髦的、年轻人熟悉的话语,其中的“梗”都是年轻人容易意会的。当这些话语与《红楼梦》、林黛玉,与文学评论的严肃思考连接起来,就产生了独特的幽默感而充满趣味。
这样的深入浅出,是很不容易的,这是作者深厚学养的反映。具体到此书,我想首先源于作者对作品的熟悉,《红楼梦》一书,作者是烂熟于心,成竹在胸。分析一个人物,作者往往会联系其他人物和事件,随手一笔,融汇各色人等;轻描淡写之中,将林林总总事物贯于一体。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点。更见功力的,是作者对人物和事件透彻尖锐的剖析,这一点,我们上面的文字也已经谈到。篇章标题,将每个人物的特性定于一句,直抵内核,揭示本质,是直接的又是含蓄的。而正文的解析,条分缕析,层层深入,总是会比一般的解读深刻一步,尖锐一点,有独到的见地,又很能为读者接受,因为有据而在理。而这些见解要是板起脸来说,学术化地说,可能就会吓跑一般读者。作者不是这样,全书的语言通俗幽默,或是形象含蓄的比喻类比,或是流行的歌词网语,更多的是漫谈式的家常话语,使得全书呈现出轻松诙谐的面貌。这样的语言与严肃深刻的分析结合,趣味就产生了,这样的趣味是轻松的,也是深厚的,可莞尔一笑,可咀嚼品味,是有理有韵有味的。融汇而贯通,深入而浅出,这当然源于作者的学术功力和高超的语言表达。
作为曾经的中学教师,站在要向中学生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教师立场,站在想要亲近名著的中学生和一般读者的立场,我要向《趣说红楼人物》的作者致敬!感谢她为我们奉献了这样一部帮助我们了解红楼人物,读懂这部巨著的好书。
(徐思源/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正高级教师)
【作者简介】:王意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明清小说戏曲、语文教育;所教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学史、明清小说研究等;社会兼职: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文自修》主编。主要著作:《红楼纷华话处世》《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化透视》等。
【编辑推荐】:本书稿是一部分析介绍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各类人物的著作。基于对《红楼梦》人物的深刻了解,作者以现代人的观念与思维,分别阐释书中人物的身世、经历、性格、能力与结局。考虑到普通读者的阅读趣味,本书稿采用的是漫话式的写法,有别于当今图书市场的传统解读,即既紧扣作品,不作索隐,但也说东道西,旁及左右;既忠于原著,不玩戏说,但也引类譬喻,伤时讽世。作者突出了“趣说”中的“趣”字,不仅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评析书中人物,内容文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而且各篇标题也别出心裁。如 “品学兼优的三好生(薛宝钗)”“失败的优秀家长(王夫人)”“贾府第一‘妻管严’(贾琏)”“从奴隶到将军(赖大)”等等,既与内容十分贴切,又使人觉得相当幽默。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