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余年前的汉代说唱俑 为何出现在成都大运会闭幕式的舞台?

2023-08-09 12:00:25 来源:封面新闻

来源:封面新闻


(资料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带着活泼开朗的笑容,肢体动作灵活而生动,呈现丰富的造型和各异的姿势……说起四川出土的汉代陶俑,对于不少文博迷而言,陶俑脸上的灿烂微笑,似乎已经浮现在脑海中。但倘若,这些陶俑在大舞台中“复活”,又唱又跳地展示蜀地独特的乐观基因,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如今,在成都大运会闭幕式的舞台上,就能看到关于文物的创新呈现。

成都大运会闭幕式将说唱俑“复活”

成都大运会闭幕式将说唱俑“复活”

8月8日晚,为期12天的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大运会闭幕式在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盛大举行。此前,据闭幕式的主创团队透露,整场演出多处融入了巴蜀独有的文化内涵。于是在采风过程中,东汉时期的击鼓说唱俑成为表达蜀地人文特性的不二之选。当晚的舞台中,导演组利用技术手段让东汉说唱俑在舞台上“复活”,在移动屏中的说唱俑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跳出屏幕”。同时,流行女团歌者与说唱俑梦幻联动,带来了一场古今和鸣。

细看舞台的屏幕中呈现的汉代陶俑文物,就会发现其中的四川博物院的东汉陶说唱俑、东汉陶持扇俑……这些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文物,都通过成都大运会的舞台,向全世界呈现。

东汉陶说唱俑 四川博物院藏

东汉陶持扇俑 四川博物院藏

就在大运会闭幕式开始前,封面新闻对话四川博物院科研与教育中心张琴,在她的描述中,似乎穿越时光,从这些造型生动的陶俑身上,窥到了汉代蜀地的市井烟火,众生百态。

面带微笑的汉代陶俑

代表了成都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后,当如今的人们想要跨越岁月的烟云,了解一个真实的汉代成都,除了翻阅史书、《蜀都赋》等文学作品之外,也许走进博物馆,看看造型百态的陶俑,从这些造型各异、形态生动的文物中,能够得到不少的答案。陶俑,一种在四川汉墓中常见的随葬品,制作工艺费时、费力、耗财,其不但反映了两汉时期蜀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直观地揭示了当时人们饮食、交游、衣着、居住等生活场景。

为何在成都,会出土数量如此多、品类如此丰富的汉代陶俑呢?张琴解释道,这与汉代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有关。“人们喜欢将生前的生活场景在墓葬内复制,以期望死后可以继续生前的生活或者过上生前没有得到的理想生活。”

主要表现汉代田间耕作、收获、渔猎等的背童劳作俑、射箭俑等;主要表现家庭日常生活和劳作的、捧案俑、妇人乳婴俑、牵马俑、驾驭俑等;主要表现宴会场景的抚琴(瑟)俑击鼓俑、俳优俑(或称说唱俑)、歌唱俑等;还有一般出现于宴会中,表现墓主、宾客及家人形象,地位较高的坐俑;更有手执鸟雀、拨浪鼓等玩具的童俑……这些陶俑从车马出行到侍卫家奴、从庖厨宴饮到歌舞百戏,构建了汉代社会的众生百态。

其实,不光是陶俑,成都也出土了不少汉代的画像砖,这些都为研究汉代成都的社会生活的提供了重要资料。在张琴看来,这些形态各异、造型丰富的四川汉代陶俑,反映的是四川汉代地主庄园生活。“四川汉代,豪强地主在地方上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势力,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尤其东汉时期蜀地庄园繁荣,陶俑组合表现了地主庄园生活。”

譬如出土的汉代陶俑中,不仅有负责耕作、渔猎的俑;还有保证庄园日常生活运转,从事做饭、打水、清洁、侍从、育儿工作的俑;更有负责庄园内文书、记账及青少年教育的俑等。“这些劳作俑的形象都是东汉时期四川庄园经济发达的表现。”

有趣的是,从这些陶俑上,人们很快能够发现一个特征。那就是,人物陶俑大多充溢着笑意,让人一看就心花怒放,也让人联想到生活在两汉时成都地区的富足。“这是汉代成都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并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日子,是一种理想。”张琴说道。

“娱耳目而乐心意”的说唱俑

蕴含蜀地独有的文化内涵

头上戴帻,额前有花饰,袒胸露腹,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嘻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当然,说起蜀地出土的汉代陶俑中,自然不得不提到其中的“明星文物”——击鼓说唱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这件国宝,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其实,四川先后出土了数个汉代说唱俑,造型都别具特色,神态各异,妙趣横生。

击鼓说唱俑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说唱俑,汉代称为俳(音‘牌’)优俑,俳优是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起源于先秦,到汉代俳优尤为盛行,可以说是受到了从宫廷到民间普遍的喜爱。”譬如,现藏于四川博物院的东汉陶说唱俑,也在大运会的闭幕式中亮相,此件文物头顶作椎髻,双目微闭,歪嘴吐舌,两臂上耸,左臂戴环饰。左手托小鼓,右手执槌於击,表情也十分生动。

张琴说,在《史记》《汉书》中都有俳优的记录,而且记录得很详细。从这些文献中,可以了解到有关俳优的五点内容。“首先,俳优在汉代地位低下,大多是身体矮小的侏儒,可以随便嘲笑戏弄。第二,俳优艺人普遍诙谐风趣,语言滑稽,表演时多用夸张的语言逗笑观众。第三,服装上,俳优穿很少的衣服或者裸戏。”此外,在表演道具方面,《汉书·霍光传》记载“击鼓歌吹作俳倡”,鼓是俳优常用的表演道具,有时还吹奏乐器伴着唱歌。“第五,俳优往往具有善于模仿的能力,扮演各种人物的特点。”

既夸张生动,又给人以极真实的艺术感受,从这些装扮可笑、表情怪异的说唱俑中,似乎能够看到在数千年的成都街头,他们用戏谑、滑稽、夸张的表演,甚至一边击鼓一边唱歌,博得主人和宾客的欢笑。

“汉代陶俑俳优的形象往往不同常人,大多以夸张的形态来表达,这是由俳优的地位和其表演形式决定的,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夸张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以供观众‘娱耳目而乐心意’,应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张琴总结道。

不仅擅长说唱表演,一边击鼓一边歌唱,还会即兴发挥博得宾主的欢笑……遥想2000年前,袒胸露腹的俳优让台下欢笑一片。如今,在成都大运会闭幕式的舞台上,流行女团歌手与说唱俑梦幻联动,既古典又新潮,让蜀地独有的文化内涵在全世界的目光中,有了新的表达和呈现。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