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2023-06-13 10:44:12 来源:互联网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以及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迅速渗透,“二十一世纪是生物世纪”的预言正在得到验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一:高中生物教学滑过现象研究

摘要:“滑过现象”是生物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其原因有不够重视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不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弱化“非正常思路”的教学价值、缺乏有效性的试卷讲评。建议教师转变应试思维,尊重教学过程的“自组织性”;先做后学,且慢“说破”;善待“非正常思路”,给以纠正。

关键词:生物教学;滑过现象;矫治策略


【资料图】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感性认识:驱车从甲地到乙地,车速越快,道路越顺畅,途中美景越容易忽视。教学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如果将教学任务设计得面面俱到,学生没有经历思考的过程与障碍,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一滑而过,容易造成学生表面上的“知道”,其实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好。教育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滑过现象”。滑过现象不是简单的偶然现象,它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必然性。教学中应从原因分析,进行矫治。

一、教学中“滑过现象”的分析

1.对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重视不够

核心概念的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形式化。为了使教学不陷入程序化和形式化,生物概念教学提倡“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但目前的生物概念教学却存在一种典型的倾向,即教师仅仅是给出课本的定义让学生机械化记忆,没有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与“精神”,关键处一滑而过。笔者曾作为某市优质课大赛的评委,听过多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的教学,其中两位教师的教学,至今记忆犹新。在讲解基因分离定律时,第一位教师依据教材编排,按照“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验证”→“分离现象的实质”流程授课。因备课充分,整堂课老师讲得顺畅,学生听得认真舒心,感觉教学效果不错。但在固定的练习反馈环节中,一些理解性的基础题,全班居然没有人能答出来,其教法引起了评委组老师们的质疑与思考。另一位教师则与众不同:他没有按照教材编排授课,而是先用了大量的时间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然后总结拓展各种杂交方式的结果。最后用了不到2分钟,讲解试题。总体感觉这节课前松后紧,设计有点不合理,但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反思这两位教师的教学:第一位教师的教法很具有代表性,他虽备课充分,教学过程流畅,但在核心概念处理环节中,明显重视不够,只是机械化地按照教材“过”了一遍,没有真正地让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第二位教师的教法没按常理“出牌”。表面看,教学设计不合理,但是在对该节课的核心概念的处理过程中,他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与拓展,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了基因分离定律的本质,可谓“巧将金针度与人”。

2.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很注重探究性教学,很注重精心设计一个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他们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而是习惯地自问自答,使学生错失了“质疑-思考-释疑”的领悟过程。有时,老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少让学生走弯路,提出问题后,也会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答案上来,这样就减少了学生犯错误的机会。例如,在细胞呼吸的教学中,有位教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张三成熟红细胞的呼吸方式是什么?然后她迫不及待地分析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细胞结构,又情不自禁地提示:没有了线粒体,人类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哪种呼吸方式?这样一来,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无氧呼吸”。这一过程“行云流水”,但感觉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学生仅仅是“被牵着鼻子走”,机械地回答一些“低质量”的问题。其实,教学中有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在关键问题犯些错误,充分暴露他们的错误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领悟和归纳,达到训练思维方式的目的。这种效果远比教师直接“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正如有些学者所说“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3.弱化“非正常思路”的教学价值

教师在备课时就已经对一些问题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思路,即“正常思路”。由于正常思路能快捷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生物学的相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希望学生能快速接受这一思路。为了不打断教学计划,不浪费课堂时间,对于少数同学的“奇思怪想”,即“非正常思路”,通常采取压制回避等方式。殊不知,无视“非正常思路”的教学价值,不仅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一滑而过。例如,在辨析净光合作用和总光合作用时,一位教师这样总结:如果试题中表述为“氧气释放量”,是指净光合作用量……突然一位同学提出:“如果是叶绿体释放氧气量,也是指净光合作用吗?”由于该教师没有心理准备,又担心耽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于是置之不理。显然,氧气释放量包括叶绿体氧气释放量和叶片氧气释放量两层含义,这位教师的总结不太严谨,但从一般试题的解法看,多指后者。他因为没有正视这位同学的发言,对“求异思维”不是宽容而是无视,任其滑过,错失了一次辨析光合作用的“净”与“总”的绝好机会,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4.试卷讲评缺乏有效性

试卷讲评低效性,也容易造成滑过现象。试卷考完后,很多教师希望最好在一节课内(甚至半节课)讲评完。由于讲评涉及到的知识多、跨度大、题量大,有很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或者没有留下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缺乏体验和感悟;或者没有对试卷统计分析,试题讲解面面俱到,没有抓住讲评的重点和突破点,缺乏试题讲评的针对性;或者没有进行错因分析,仅凭个人感觉,自以为是,一讲到底,缺乏交流与反馈。这样低效的讲评课,只有教师“教”而忽视了学生“悟”的过程,教师的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上,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上。

二、矫治滑过现象的策略

显然,滑过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性格气质和教学观念等多种因素有关。要有效地矫治滑过现象,不能仅靠教师零星的“查缺补漏”,而应该形成一种宽容性、过程性和计划性的教学理念。这不是一个短期行为,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与经验的积累。

1.转变应试思维,尊重教学过程的“自组织性”

从以上“滑过现象”的分析看,传统的应试思维是其发生的重要内因。传统思维认为:课堂教学只有围绕某一教学任务,按照目标预设,精心备课,井然有序地授课,坚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才能达到高效、规划和稳定的课堂教学要求。然而,教学的动态过程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发展“自组织性”,具有强烈的“生命性”。现代课堂提倡自主性,不能一位地追求有序而完整的“独角戏”与灌输;提倡开放性,确实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利用发展区原理,打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进行“生命化”教学;尊重个性,正视差异,宽容课堂中的“冒犯”,接纳“异类”思维,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中活生生的受教育者看待。

2.先做后学,且慢“说破”

生物学具有理科属性,生物学教学是一个探究性的过程。纵观各种“滑过现象”,矫治策略是将主体的“做生物”摆在突出的位置,在一些值得探索的内容上先做后学,且慢“说破”,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与反思。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应随着课堂情况而此起彼伏,根据学生的需要,掌握好“点破”的火候,使其产生“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的效果。

3.善待“非正常思路”

“非正常思路”是学生现阶段认知能力的独特状态。它是学生自我角度的向外交流的大胆思维与猜想,但也可能蕴含学生认知障碍的原因所在。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非正常思路”,注意铺捉学生思考的独特性,既要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防止关键内容的滑过,又要帮助确实是思维错误的学生走上“正途”,并适时适度加以点化,从这一思路的背后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法,方能演绎真实而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中的“滑过现象”及其预防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9).

[2]苏立标.试卷讲评课中“滑过”现象的剖析[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2011(1).

[3]孙建洪.探究式教学的实验与反思[J].数学教学研究,2010(11).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二: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科目,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绩,以及今后的实际应用水平.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以及时效性是亟待提高的,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地探寻和研究全新的教学形式,想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启发式教学方式是全新推出的一种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而是实行引导和启发.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直观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传统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教学形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文字性质的东西是教学的主要内容,黑板上的板书、成套的试题这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最多的内容,高中生物中一些概念也是比较抽象的,一些事物的具体结构及性质学生在生活当中了解的并不多,只是对其表现形象有所了解,如果单靠文字性质的讲解会让学生感觉比较迷茫,学生需要的是更加直观形象的学习形式.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以及生命活动规律,是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发现的,因此实验是一种很好的直观展现的形式,同时也符合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在生物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实验的作用,这是启发式教学应用于课堂的重要标志,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帮助都是非常大的.比如,在学习“观察洋葱的细胞”时,学生知道细胞的存在,但是关于细胞的具体生长及分裂过程,平常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因此对这些的概念性不是很强.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显微镜来进行细致地观察,首先,找来学生熟悉的洋葱,然后小心地撕下一块洋葱的表皮,制作成切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对于细胞的形态及分裂情况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生物世界的神奇.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实验这一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获得理论与实践的认知,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活当中越来越多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达到帮助生产和生活,在教育中同样也是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学习的灵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和一些规律,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多媒体技术具备展示文字、声音、图像及视频等多种形式内容的功能,多样化的形式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视觉及听觉上的双重冲击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很强的启发作用,能够通过更加受欢迎的形式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时,如果单纯地讲解传导的过程可能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如果做成动画的形式,那么取得的效果就会很不一样,动画的形式会让学生感觉学习起来非常轻松,通过动态形式的内容展示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神经传导的过程,对于其他方面的关于神经传导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启发,让学生对重点知识能够做到一目了然,轻松地理解生物知识,变抽象为具体.

三、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

启发式的教学形式对于教师及教学方式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无论教学形式怎样改变,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还是要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语言的表达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地调整语言的形式及表达的方式,实现技巧性的表达,一些生物课堂之所以会非常沉闷,没有生机,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有关的,教师表达的内容枯燥单一,只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复述,对于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导致整个课堂的气氛都变得沉闷枯燥.这样的情况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更不用说启发式教学的实施了.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在讲解一些概念性质的内容时,应该运用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来表达,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熟悉的形象,结合实际的生活,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时,其中教材中讲到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在光学显微镜下成为圆柱状或是杆状的染色体.这一描述在学生的脑海中还不能形成清晰的概念,教师可以将染色体比喻成弹簧,螺旋的程度及形状都是和弹簧十分相似的,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就是讲解细胞壁的时候,可以形象地将其比喻成人体的皮肤,同样起到的是保护作用.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够给学生更大的启发,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要从多方面进行,改变和创新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深层次的启发.在讲解的过程中以更加直观的形式,结合语言和图像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生物知识,在教学中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帮助学生呈现丰富的内容形式,同时教师还要提升自身的语言素质,采用更加直接形象的方式来描述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论文

2.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论文

3.关于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探讨论文

4.初二生物教学论文范文

5.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

6.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关键词: 学生 教师 现象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