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祖归宗,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
(资料图)
把一家一姓的传承源流记录下来,是为家谱;想要找到“中国”的传承记录,就只有依靠历史典籍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记载了第一个家天下、也就是政治首领依靠血缘传承的王朝——夏。
在《史记》对夏王朝的记录中,有一个关于龙的记载。说是夏朝有一个君主孔甲,他在位的时候,出现了一雄一雌两条龙。孔甲不会养龙,但是先圣尧的后裔刘累学过养龙的技能,就去为孔甲养龙。后来,那条雌龙去世了,被刘累做成肉羹献给孔甲吃。孔甲吃后大喜,继续索要新的肉酱,刘累因为雌龙去世做不出来,心中畏惧,就逃走了。
这个故事毫无疑问带有神话的色彩,加上另一本记录有夏代历史的古书《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和《史记》也有差异,不禁得让人产生疑惑,藏在古书背后的“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好在自1921年起,对于上古社会的探索又开设了一个新的赛道——考古学,自王国维、陈寅恪提倡以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与历史学的研究成果相印证之后,人们就希望能像对商代的研究一样,甲骨文、青铜器上金文记录的历代商王世系能和《史记·殷本纪》记录的历代商王世系对照起来,实现两者的耦合,打消心中的疑惑。
很遗憾,夏代考古没有商代考古那么理想的进展,到现在没有发现夏代存在文字,也就无从套用对商代的研究方法。
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学者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
在互联网渗入到生活各个角落的今天,“信息大爆炸”这个名词已经被提出不止一旬,然而信息似乎通过互联网能够轻松获取,但是所获取的信息是否正确却成了每个人难以验证的问题。互联网经济背后的模型和逻辑也是如此简单——“流量=钱”,因此对于中国人最感兴趣的问题,也就是追根寻祖的“中华文明探源”问题,不知有多少营销号敲出了多少毫无意义的信息,可谓“狗血同眼球齐飞,混沌共迷离无色”,反而让有兴趣的大家看不到真相、摸不到头脑。
在这种强烈依赖于真实的信息上,纸质书的优势就发挥了出来,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本由学者主创的《寻夏记》,把关于“夏”的问题,如抽丝剥茧、解剖麻雀般展现在大家眼前,而且不用担心其中的对错是非。
其实,站在更高的层面,“夏朝”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分别指向“中华文明的起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国家”“《史记》里提到的夏朝”……等等等等,按照时髦的话说,他们也是是一个问题,也许各是各的问题。好在,凡是大家能够想到的,书中都做了一定的梳理和回答。
不过,也许社会大众需要的是一个确定性的答案,“到底什么是夏朝”。可惜科学研究却并非像打牌一样,可以简单地分出输赢。科学问题好比一头洋葱,需要一层一层地拨开外皮,才能见到其中的内芯,而科学家比厨师难在,厨师大致能判断出洋葱还剩多少层,而科学家却并不能。
历史有其时代性,历史问题亦然,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最后也便成了思想史和社会史。姑且让我们用这本《寻夏记》,来纪念一百多年来的考古学、纪念那个至今迷雾缭绕的夏朝,也用来纪念为此抛头颅洒热血投入青春和汗水来研究问题的考古学家们。
希望他们也能像顶流明星一样,为更多的社会大众所知晓,他们和他们研究的问题,并不占用公共资源。
作者|螺旋真理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