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即时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镇江的最后“倔强”

2023-02-17 17:05:19 来源:教育在线

全文共2354字 | 阅读需5分钟


(相关资料图)

文天祥作为国魂所系的民族英雄,一直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70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南宋末年抗元名臣文天祥从镇江北固山下的甘露渡成功脱险。如今,“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下,耸立着一块“文天祥镇江脱险渡口遗址”石碑,向南来北往的游客述说着文天祥脱险时的惊心动魄,吸引着一位位游客驻足缅怀这位民族英雄,也激励和感召着古往今来无数的志士仁人坚守舍身报国的民族精神。

“文天祥镇江脱险渡口遗址”纪念碑

文天祥(1236—1282)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是南宋末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其中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千古流芳。

宋咸淳十年(1274年)六月,元世祖忽必烈发布平宋诏书,派遣右丞相伯颜统率二十万军马,大举进攻南宋。元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一步步逼近京城临安(今杭州)。

文天祥

国家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时任江西赣州知府的文天祥挺身而出,毁家以纾国难。他以江西安抚使名义招募义兵2万,于德佑元年(1275年)八月底奔袭至临安抗击元军。

无奈南下的元军凶猛彪悍,常州、苏州、余杭独松关相继失守。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三路元军已在距临安城不到30里的皋亭山集结完毕,准备向南宋发起最后的总攻……

而当时的南宋已气数将尽,朝廷乱作一团,毫无御敌之策,只是一味退让乞和。正月十九日,在宋军处于败势的情况下,文天祥受命代替贪生怕死而连夜逃回老家的丞相陈宜中,翌日代表宋廷与元军谈判。元军统帅伯颜依仗强势,背信弃义,谈判不成,便强扣南宋谈判代表,将文天祥一行押解去大都(今北京)。他们沿大运河北上,途径平江、无锡、常州,于二月十八日到达镇江。

押解至镇江时,文天祥面对滔滔江水,不禁触景伤情,感慨万千,作题为《镇江》诗一首,前言曰“至京口,予以十八年,曾自镇江趋京(杭州),今自京趋镇江,俯仰感叹,为之流涕。”诗云“铁甕山河旧,金瓯宇宙非。昔随西日上,今见北军飞。豪杰非无志,功名自有机。中流怀士稚,风雨湿双扉。”十八年前,他途经镇江赴京赶考,满腔报国热忱,如今再到镇江,却已物是人非。又作《回京口》一首“早作田文去,终无苏武留。偷生宁伏剑,忍死欲焚舟。逸骥思超乘,飞鹰志脱鞲。登楼望江上,日日数行艘。”田文、苏武这些与扣留逃脱相关的历史人物,飞鹰、行艘这些与自由相关的事物,显示出文天祥内心急切摆脱元军控制的决心。

文天祥被扣押后曾在临安城外的谢村和平江两次出逃,却都没有成功,镇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由于镇江位于江南大运河的北端,濒临长江,再往北行,就进入了元朝控制的地界,脱逃成功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在镇江停留期间,文天祥与同行的杜浒、余元庆等十二人进行谋划,准备坐船出江,逃往真州(江苏仪征)。他先是设法脱离了镇江府,住到镇江府外的沈颐家中,接着又依靠杜浒,找到了一个熟悉道路的“老校马”,买通了主管镇江夜禁的元军军官刘百户,取得了官灯作为夜间通行凭证。后几经周折,终于通过一位为元军管船的熟人,找到了出逃的船只。

甘露渡码头

出逃当晚,文天祥“买酒辞别乡土”,设计灌醉了屋主沈颐和负责监视的王千户后,提着官灯,在镇江当地百姓的帮助下,一行人匆匆赶到出江口甘露渡。刚出江不久,便遇到元军的巡逻船,船夫赶紧谎称是出来捕鱼的。当时正值江中退潮,巡逻船怕搁浅,不敢靠近小船,又恰逢风向忽转,小船顺风顺水地向真州方向快速前进,他们最终虎口脱险,回到宋军的守土。

镇江脱险,可谓是步步惊心。文天祥在《脱京口》的总题下,写了“定计难”“谋人难”“踏路难”“得船难”“绐北难”“定变难”“出门难”“出巷难”“出隘难”“候船难”“上江难”“得风难”“望城难”“上岸难”等15篇组诗,详细描述了整个脱险过程的艰辛和心情的忧虑。后他还写了首《京口脱险感怀》的诗,表达对京口百姓的感激:“公卿此去共低眉,世事兴亡付不知。不是谋归全赵壁,东南哪个是男儿。”并写下豪壮诗篇《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在以后的几年里,文天祥颠沛流离,历经艰辛,经过扬州、高邮、泰州、海安、如皋,又从南通乘船到了浙江。后又辗转东南,在赣州、福州、漳州、南岭,千里苦战,试图扶大厦于将倾。但终因江山飘摇,阻不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屡败屡战的文天祥,于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五坡岭被俘,后被押往大都。

元世祖忽必烈敬重文天祥的气节和为人,表示求贤若渴,许以高官厚禄为其所用,但文天祥断然拒绝,宁死不降。在囚禁、折磨四年之后,忽必烈以“中书省”之任相托最后一劝,文天祥仍是舍身报国。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文天祥在燕京的柴市,向南方拜了几拜后慷慨就义,年仅47岁。次年,文天祥遗骸归葬家乡庐陵(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田的鹜湖之原。一代英雄魂归故里,长眠于生他养他的土地。

700多年来,文天祥作为国魂所系的民族英雄,一直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1987年,镇江市立碑于北固山下,并邀请马少波先生撰写“文天祥镇江脱险渡口遗址”纪事碑文,供后人追思、缅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又双叒叕上新啦!

关键词: 民族英雄 中国文物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