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完了是立春

2023-01-28 10:06:13 来源:教育在线

按:2023年的春节来得早,以节气来论,大年二十九进入大寒,再往后,便要迎来立春了。“立”意味着万物起始,人们蠢蠢欲动制定着新年计划,觉得一切都要焕然一新。即使计划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但也无妨,就像作家文珍在散文集《风日有清欢》中写的那样:“春天就是春天本身呀。”

这本散文集于2022年末出版,是文珍以节气为主题写就的一本小书,共24篇,前半本写于疫情前,后半本写于疫情后。其中既有与四季流转相关的诗词戏曲,也有生活在水泥丛林中、偶然触碰到的节气经验。人本应该顺时而动,但是节气已经很少存在于现代人的认识中,所以总会带来错位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芒种节气对于我们这些四体不勤的城市动物的唯一影响,就是日常在单位取送件的某个快递小哥可能会突然消失几天,回头问才知道回河北或者山东收麦子了。乍闻此语,麦浪的金光仿佛一瞬间涌入了办公室内。”

在下面这篇有关立春的文章中,文珍也写了许多令人动容的立春瞬间,比如鱼儿浮上水面时身上还负着细碎的春冰,或是自己开“飞机盲盒”从北京远赴昆明迎春,在湖边喂海鸥的所思所感——世间的喜悦都像轮回一般,幻觉之后就是幻灭,但是当春天来临,我们还是想要做梦,并把生活好好地继续下去。

文珍 著译林出版社 2022-11 《立春》(节选)

节选自《风日有清欢:二十四节气里的诗与人》

撰文 | 文珍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 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

这是电影《立春》的开头,主角王彩玲的独白。自称 “一贫如洗,长得又难看,上天就给了我一副好嗓子”的她是山西某小城师范学院的音乐老师,业余爱好唱歌剧,梦想进中央歌剧院,“总有一天唱到巴黎歌剧院去”。连反复唱的歌剧名字都和春有关:舒伯特的《慕春》。

谁不爱慕春天呢?“天地间万物正在变化。这世界一天比一天美丽。”

也正因此,立春才一直是一个真正的节日,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节气吧。

电影《立春》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立春三候,分别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和鱼陟负冰,都很好理解。节气当日东风便催化了春冰,五天后蛰伏在冻土里的昆虫微微振动翅膀却尚未离开。鱼陟负冰的意象最美:

在水底沉潜了一个冬天的鱼儿醒了,要去看一看春天的阳光,而春冰尚未化尽,因此浮上水面时总还负着一两块细碎的冰,上下折射出晴日的影,水的波光,银亮亮的鳞。

——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人大约是个诗人。

而和立春相关的诗词也尤其多。宋朝张栻《立春偶成》 对仗工整,文字浅近,想必古往今来被许多人当过春联。辛弃疾和朱淑真千古风流人物,也不免要颂一颂这立等可至的春。稼轩有“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句(《汉宫春 ·立春日》),“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仍“清愁不断”。女词人句句暗合节俗,结尾却充满希望。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原来古往今来,一年年的祝福都是如出一辙,所谓成年人的天真,无论多少余恨都归于“残腊”,也就是即将翻篇的旧年;而新年自应“百事谐”,更兼“风月入诗怀”,端的富贵且不流俗。但这首诗除了许愿,也还暗含许多具体的风俗劳作。比如生菜卷饼也即春饼,古时候就有“咬春”的习俗。古人将生菜卷饼放在盘中以示“迎春”,做好后又必将置好的“春盘”馈赠四方友邻——让人不禁想起韩剧《请回答1988》里的情形。小时候家里做了难得的吃食,妈妈也会交代送去给邻居尝尝。我记得小时候就给隔壁的刘奶奶送过刚从老家捎来又切片蒸好的喷香的新腊肉,当即换回了一满碗刚煮好的糖黑豆,刘奶奶生怕给少了,堆得高高冒了尖儿,也不担心小孩子捧着碗上下楼跌洒了。到现在还能记起那冒着热气的黑豆的甜香,以及捧碗行走时喜悦又惕惕的心情。

再多说几句“春燕”。这种古代女子的立春饰物,又称彩胜或彩燕,也称宜春髻子——《牡丹亭》里也提过,在最出名的《游园》折里,杜丽娘登场: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读书时听昆曲,总不求甚解那宜春髻子是什么。现在才知道就是燕子形状的头饰,贴“宜春”二字于其上。但我总有一个错觉,杜丽娘游春应是春暮而不是才交立春,方会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之句。但再一想,汤显祖是江西吉安人,牡丹亭的故事设在南安——据考证此南安非福建南安,应是江西赣州大余,此地自古便有人鬼恋的传说,汤应是回乡道听途说,才有了“幽媾”的灵感。之所以有前面的错觉,一则因为自己常年生活在北方,春天来得较晚;再者误把“南安”作“临安”,临安就是杭州,位处华东,比江西又冷些。某冷空气吧还真有一个帖子:在我国冬季,赣州、桂林、南昌、衡阳、杭州这几个地方,哪里最暖,哪里最冷?怎么排序?答案是:赣州、桂林、衡阳、南昌和杭州。赣州接近广东,地气最暖,那么杜丽娘大约就是在华南立春日前后游的园,好日和风,着眼成春,并无感冒之虞。

昆曲《牡丹亭》的表演片段。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说完戏,再说一个和春天有关的城市:别称里就有一个春字。——是的,离立春还有十天的时候我去了春城,正是一开始梦见的昆明。

其实是图便宜买了联航的飞行家盲盒,到了非兑换不可的时候。可选择的目的地很多,有海口、温州、宁波、西安、衢州,还有内蒙古的塔城、海拉尔等等。北方城市自然不选:难道在北京还没有冻够吗?南方城市中,冬天是去海口的旺季,人多了总觉乏味;江南冬天大约也不好过。最后选了昆明,也许因为沈从文写过:

一拍手,就常常可见圆头长尾的松鼠,在树枝间惊窜跳跃。这些小生物又如把本身当成一个球,在空中抛来抛去,俨然在这种抛掷中,能够得到一种快乐,一种从行为中证实生命存在的快乐。且间或稍微休息一下,四处顾望,看看它这种行为能不能够引起其他生物的注意。或许会发现,原来一切生物都各有它的心事。那个在晒台上拍手的人,眼光已离开尤加利树,向天空凝眸了。天空一片明蓝,别无他物。这也就是生物中之一种,“人”,多数人中一种人对于生命存在的意义,他的想象或情感,目前正在不可见的一种树枝间攀援跳跃,同样略带一点惊惶,一点不安,在时间上转移,由彼到此,始终不息。

——《在昆明的时候》

什么地方才会有那样“一片明蓝别无他物”的天空?想不到别的,只有高原冬季的天空。便不惜经停,换了去昆明的机票。

还是十多年前的八月间去过一次云南。那年十八,第二次没有父母陪伴出门远行。在昆明只待了一天就往北去了大理丽江,此后对春城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盛夏八月的阳光猛烈,哪怕正午,只要在阴影中立刻能感觉凉意。再有就是云南人民笑容耀眼——因为多数肤色黧黑的缘故,显得牙齿格外洁白。

下午两点四十出发,经停黔西南州首府兴义,快九点才到昆明。到了以后发现果然比北京要暖得多,夜间还有零上十度。穿件呢子外套,再加毛衣衬衣就足够了——通常说来,气温和纬度相关,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而昆明位于东经 102°至 103°和北纬 24°至 26°之间,正是理应温暖如春的低纬度高原。但没想到的是昆明竟然比北京还干燥,酒店没加湿器,睡了一夜,第二天醒来几乎要生病。所幸住得离翠湖很近,睡到中午走出去,立刻就沐在新鲜喜悦的异乡里:一天一地明晃晃的阳光。可在大街小巷风驰电掣的共享电动车。提前到来的春天。

还有澄清妙目似的翠湖,湖边遮天蔽日的海鸥。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城中有湖,并不妨碍交通……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 也就成了游人了……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汪曾祺写这篇《翠湖心影》是1948年5月,为了追忆1939年到1946年的昆明。他一定想不到写完文章方一年, 一大批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就不知是偶然还是气候变化的必然,大驾光临昆明翠湖和滇池,此后年年十一月造访,次年三四月才离开,如此三十六载,无一年断绝。

《翠湖心影》汪曾祺 著 梁由之 编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9-1

我以前依稀听昆明朋友提过冬天在翠湖边喂红嘴鸥,但这并不是这次过来的原因。骤然看到海鸥的那刻还以为是在梦里: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这样洁白,从遥远寒冷的地方过来,却仍强健地扑腾着翅膀,在翠湖上空翱翔着的鸟儿。

湖边不光鸟多,人也多。到处都是喂鸥的游客,或者谈恋爱的男女。晒太阳的老人和狗懒洋洋地在湖边长椅待着,仿佛早对游鸥与游客习以为常。但流传最广的海鸥故事,却都和本地老人有关,比如海鸥老人吴庆恒,海鸥奶奶崔凤仙。白天喂的人多了,本地人便不上前,只在无人的清晨日暮与鸥亲近。

我也想喂海鸥。在鸥粮和面包之间犹豫了片刻,终于选了分量更少也更贵的面包,因为卖的人告诉我“海鸥更爱吃”。就是很寻常的长餐包,日期很新,我还偷尝了一口,不怎么甜——也许这样才适合海鸥吧。

后来一路在翠湖、滇池、大理洱海边也都喂了鸥。翠湖边游人如织,海鸥反更警觉,一有人抛喂即成群结队而来,食物抛至半空便有鸥迅疾地掠取,但绝不肯靠近人。无数远道而来的姑娘小伙徒然地伸着手,而海鸥们则上演了“爱是想触碰却又缩回嘴”的心路历程。它们中间的某些一定曾被人类伤害过。

洱海大得多,鸥没有那么集中。偶有一小群在岸边结集,和人关系也较疏离,游客来喂则食,不喂则懒洋洋地凫在水面上,比游客更懂得风花雪月。但我在洱海边的挖色镇买当地一种叫破酥粑粑的厚实面饼时问:“好吃吗?”正手脚不停的老板头也不抬地说:“不好吃还可以喂海鸥啊。”可见还是有很多人在此地喂鸥,我只是很吃惊他如此无所谓自己的劳动付诸流水游鸥。

后来这饼的大部分果然都进了鸥腹。老板很有自知之明。

而滇池的鸥却和其他地方的都不一样。临走前一晚,我订了滇池边的酒店,清晨走两百米就到海埂公园。扫健康码进园门,眼前即是空旷到无法想象的大湖,更意想不到的是没有游人,只有无数远远近近洁白的鸥,却也不给人密集之感,因为水面够大, 每只都有足够大的空间凫或翔。我又买了面包——比翠湖边略贵——一扬手便有数十只鸥盘旋而至,轻倩无比地叼食后又飞开。那种准确和速度感让人如置身魔幻大片;但间或也有错失,有面包不慎落水后的你争我夺。比起原地投喂,反而边走边抛扔的成功率还高些。一直沿堤岸走,海鸥也会一直成群地跟,叫声嘹亮,像道谢,喂完了就一啸而散,在稍远一些的湖面起落,旋舞。不是为了悦人,但人不能不看痴。

2022年1月1日,云南昆明市,新年第一天,春城市民与鸥共欢。滇池草海大坝红嘴鸥漫天飞舞,群鸥共舞的景致格外壮观。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原来喂鸥真的会上瘾的。如果我住在春城,想必也会日日去翠湖边。想起黄景仁的《卖花声·立春》: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书帖更簪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燕子衔还”正应了眼前的景。而红嘴鸥比燕子更累,年年八千里路回滇,与人盘桓嬉游仨月,再回北地。

仲则一生贫病不遇,却擅以乐景写哀情。辛盘就是前面说过的五辛盘——那么不好吃的东西,愁上眉弯也难怪。但春来了也要迎,所以“楼窗今夜且休关”,当春是夜游神了,还会登堂入室。第三句仿佛去年场景,却不再“书帖更簪欢”,“宜春髻子”也不戴了。读到此或有疑问:是不是那个戴春幡的女子不见了呢?但又不明说,只说“到时风雪满千山”。正值立春,心境却风雪漫空:

“我都老了,春怎么还不老呢?”

《立春》里的王彩玲也一年年老了,到了却仍没办成北京户口,进不成中央歌剧院,更被同样自称有梦想者反复利用欺骗。动心起念原本是最大的迷障,一念起时,千夫莫当。一年年的又岂能让这春心彻底死了呢。

——永远慕春。

四季流转,只为等一春胜景。春来了便欢喜,还在春日里已怀念,等离开后又无限依依:多么像爱情。但世间一切喜悦,原本都是成、住、坏、空。幻觉发生如此盛大,一旦幻灭又无尽空虚,可我们还是不能够不做梦,还是不能够不喜欢春天,还是不能够不去爱。就像飞了一个月才到春城的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就像负着春冰轻轻浮上水面的鱼儿。

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你能明白吗?

——我明白的。可春天就是春天本身呀。

本文正文部分节选自《风日有清欢》,较原文有删节,经出版社授权发布,标题为编者自拟。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