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时快讯】上海国际诗歌节:以诗歌,面对未来的召唤

2022-12-14 15:55:55 来源:教育快报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类书写历史,尽管慢慢悠悠。/虚无用烟雾和灰烬书写。/诗人是宇宙唯一的读者。”“莫须有的黄金/被用来建造/看不见的塔楼,/人类的手/把天堂的苹果和希望的影像/放进里面——/以备未来建造/新世界之需。”“我不迷信预言,我相信真诚和宽容/千百次天花乱坠的预言和许诺/不如一次不动声色的抵达和实现。”……12月11日下午,伴随着悠扬的钢琴旋律,一场诗歌朗诵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拉开序幕。这是第七届上海国际诗歌节主题活动之一,高缇耶·鲁、乌拉尼娅·卡塔乌塔、萨尔瓦多·马里纳罗、欧阳江河、陈仓、胡桑等诗人代表与上海朗诵艺术家赵静、巩晓亮领衔的中青年朗诵者相聚于此,为广大读者带去美好的文字和声音。

欧阳江河

陈仓

胡桑

在诗歌中,未来是“一个不断临近的神秘的陌生人”,未来是“一个隐匿在云里雾里的幽深谜语”,未来是“天边起伏缥缈时隐时现的地平线”,未来是“一封没有开启的邮件”,未来是“一次不动声色的抵达和实现”,未来是“锲而不舍的追求”。本届诗歌节的主题为“面对未来的召唤”,呈现中国新诗当下的文学高度,以及人类面临危机和挑战,依然满怀信心,憧憬美好未来,力图以诗歌表达人性之美。

乌拉尼娅·卡塔乌塔(孔天芮)(希腊)

“我们对未来充满想象,但未来未至,总是很难探寻。”胡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们习惯于从时间的角度思考未来,但诗歌的任务或许和历史学、社会学对时间的探讨有所不同。他把未来的“未”理解为“味”——对我们而言,未来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它永远不能按照计划发展,但诗歌是通过语言去深入体验世界,它是把体验写到最深的文学形式。在他看来,通过读诗、写诗,一个人可以让自己生气勃勃地存在于世界。“诗歌和历史学的区别就在于我们可以通过语言体验世界,感悟世界,同时展开想象。这个想象是千差万别的,丰富的,那未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胡桑自己就有一句诗——“我们可以看见无数的未来”。

高缇耶·鲁(鲁高杰)(法国)

萨尔瓦多·马里纳罗(马济民)(阿根廷)

七年来,上海国际诗歌节影响力日益扩大,汇集中西方著名诗人,以诗歌这一人类共同的语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伴随着诗歌的吟咏,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也得到了世界各国友好人士的认同。在今年为期四天的诗歌节活动中,主办方在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图书馆东馆、思南书局诗歌店等地,举办诗歌论坛、诗歌创作交流会、诗歌朗诵会、诗人与市民交流会、读者见面会、诗人与大学生恳谈会等多种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学活动。

关键词: 上海国际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