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这是一幅中等规模的壁画,长达3.85米,高有0.96米,创作于距今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它被画在敦煌莫高窟第257窟西面的墙壁上。
这也是一幅神奇的壁画,我们今天看这幅画,要从两端往中间看才能看懂画中的故事。也就是说,故事的高潮和结尾,在画的中间部分。
在古印度恒河边的森林里,有一头九色鹿王。它身上的毛色由九种不同颜色组成,头上两个角却洁白如雪。一日,九色鹿听到河里传来溺水者的呼救声,便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河中,背起溺水者。获救后的溺水者感激万分,向九色鹿磕头,但九色鹿只说:“我不需要你的回报,只希望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踪。”溺水者满口应承,并对天发毒誓。
另一边,王后在睡梦中梦见了九色鹿,便要国王下令捕捉九色鹿,欲取其美丽的皮毛做衣裳。国王于是发布公告,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在利益的诱惑下,溺水者不顾九色鹿的救命之恩,竟然变成了告密者,向国王透露了九色鹿的行踪。国王遂率领众人前往密林里捕杀九色鹿。
被兵马包围的九色鹿悲愤不已,缓缓走到国王面前,向国王讲述了自己舍命救出溺水者却遭背叛的经过。国王被九色鹿的陈述所打动,转身怒斥溺水者,并下令永远不得捕杀九色鹿。在故事中,告密的溺水者最终毒誓应验,浑身长疮,嘴发恶臭。而九色鹿也感受到了人心的险恶与复杂。
这个充满寓言性质的故事,其实是一个经典的佛教传说。如同这幅壁画的名字叫《鹿王本生图》,它讲的是释迦牟尼成佛之前的事迹。“本生”故事是佛教的一种故事类型,根据古印度的轮回转生观念,释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曾经降生为各种圣人贤者、仁禽义兽,并积累了无数的善行善事,最终才修成正果,成为佛陀。《鹿王本生图》展现的,便是释迦牟尼前世转生为九色鹿王行善的神迹。
整幅画采用横卷式连环构图,打破了传统按时间单向叙述的方式,创造了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双向推进情节,最终将故事高潮集中于画面中心的新形式。画面从左开始,依次描绘九色鹿救溺水者,溺水者发誓不泄密,九色鹿在山中游憩等情节;又从右开始,依次描绘王后梦见九色鹿,要求国王捕捉九色鹿,溺水者向国王告密,国王率众人捕鹿等情节。左、右两组情节交会在画面的中心,便是故事的高潮部分——九色鹿与国王的对话。
《鹿王本生图》在敦煌壁画中,乃至在中国艺术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这不仅源于这幅画的故事、构图与创意,也源于它的色彩、山水与人物形象。整幅画以土红色为主调,十分鲜艳,再配以青、绿、黑、白、灰等色调,在对比中突出色彩的饱和度。画中以山川、河流、宫阙来划分地理空间,区隔故事情节,在形式感上显得既质朴又实用。
总之,这是中国早期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如同故事中九色鹿的诉说一样,一千多年过去了,它还在提醒世人关注善与恶、罪与罚的永恒命题。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